找到相关内容84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陈寅恪论“得法偈”一文之浅析

    句“本来无一”的不是。他曾经直截了当地讽刺慧能说,“六祖当年不丈夫,倩人书壁自涂糊,明明有偈言‘无物’,却受他人一钵盂!”[xix]悟新和尚的挑剔不无道理,《坛经》中叙述神秀和尚为一首求法偈,曾思虑...所说的那样“本来无一”,而是“有”的,不“空”的,最后还是如悟新禅师所说的那样,由这个“本来无一”的偈语,而得到一个最根本的“”——禅宗六祖的圣位。由此看来,这个著名的“得法偈”的失误,原因不比...

    王清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5338290.html
  • 六祖惠能:东方哲圣光耀岭南

    兴县),后拜五祖弘忍为师,以一偈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?”得密传衣钵,成为佛教禅宗六祖。并不识字的惠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,将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、平民化、现世化,开创了极具中国...所说的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?”而这正是惠能的贡献和魅力所在。并不识字的惠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,将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、平民化、现世化,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。六祖禅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169534.html
  • 谈《西游记》中的顿悟与渐修

    作偈曰:  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   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   众徒心不净,随神秀去尘埃,立“渐修”之宗;慧能强调佛性本清净,立“顿悟”之宗。以神秀“渐修”为成佛之道的便是北宗,以慧能“顿悟”为成佛之道的便是南宗。从佛家的正宗理念看,成佛有两条途径:一是走神秀提倡的道路“时时勤拂拭”——渐修;另一条则是走慧能的道路“本来无一”——顿悟。   《西游记》是一部与佛家关系...

    杨 齐 杨 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280882.html
  •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

    叶微笑以对,禅宗一脉自始开来,拈花微笑于是成了第一公案。相传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是不识字的乡下人,连其见性的四句偈都请人代书。但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!”却一语道破佛性的本来...提出了完整理智的解释。与其他宗教不同,佛教主张因缘论,相信世间的人、事、都是心念演化而生,因缘和合而成。华严经的“一切唯心造”及“成唯识论”,强调人的所有业感、因果报,都是因心识的作用而形成。这个心...

    蔡亮君

    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842021824.html
  • 两岸佛教使者重走唐僧取经路 将经典赠与印度

    西行的中国佛教徒还将带去中国禅宗惠能的《六祖法宝坛经》,送给印度的那烂陀寺。  惠能是唐代新州人,拜五祖弘忍为师,以一偈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?”得密传衣钵,成为佛教禅宗六祖...

    青年参考

    |两岸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4/2109273643.html
  • 禅宗六祖与佛教中国化

      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”这一著名偈语是唐代僧人惠能所作,体现了他明心见性、顿悟成佛的主张。凭借此偈,他接过五祖弘忍的衣钵,成为禅宗六祖,并以此精神掀起了一场佛教革新运动。惠能不仅融会不同佛教宗派,而且广泛吸纳中国文化的因子,儒道兼采,使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、融为一体,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思想体系,确立了禅宗在佛教界的主流地位,并对中国唐宋以后的文化思想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0/0623356145.html
  • 草根禅法── 澎湖禅

    住生心,做该做的,做后即休。本来无一,却又对眼前的一切明明白白。   第四参进入明明白白的如来藏观,体会众生平等,佛性一如,只因妄想分别而现大千世界,从这里而进入唯识观,认识转识成智的大用,完成对体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禅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07384315873.html
  • 释永信:我不认为“商禅并重”的提法准确

    长期修持   记者:自六祖惠能开始,禅宗以“顿悟”派压倒了“渐悟” ,尤其以“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”而广为天下所知,而少林五祖弘忍,也提出依照《金刚经》中的“离一切诸相,即名诸佛”,请问少林禅宗...

    佚名

    |摄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1513437062.html
  • 大醇小疵——读黄国胜《佛教与心理治疗》

    进行类比:“有意思的是,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投射的结果。‘正常人’的所见所闻与精神病人一样,都是幻觉和妄想。如果没有投射,世间什么也没有,‘本来无一’,没有欢乐,没有烦恼。”(该书47页)我们说,虽然...

    刘东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3141754.html
  • 论转识成智

    位),但我们的宿世善根,也都是来的很不容易的。蕅益大师说:他在定中见到弥勒菩萨,对他说:“有分别是识,无分别是智;识属染,智属净;染有生死,智无诸佛”,智即空慧,空慧境界如六祖云:“本来无一,何处染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5742680.html